“互聯(lián)網+教育”已是大勢所趨,不少高校都在為建設“智慧校園”而努力,建一個校園網。無論身處什么時期,教育都應該是最緊跟時代潮流的一個領域。
以目前的智能化發(fā)展水平來看,大數據依舊是促進服務質量提升的關鍵要素,“互聯(lián)網+教育”也不例外。而我們不少高校,雖然在設施設備上,引入通用的技術,實現教育效果上的提升,但現階段還未充分挖掘校園中的數據資源,為“互聯(lián)網+教育”帶來個性化的轉變。“智慧校園”的建設需要著眼數據采集和開發(fā),廣泛從校園各類信息化設備當中,探索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“秘密”,為實現點對點的個性化服務打下基礎。
“智慧校園”還是需要從學生需求入手,學生喜歡什么就做什么樣的產品,以學生需求為導向,以規(guī)模化的分析,滿足不同學生個性需求。
高校師生是最具創(chuàng)新力的一群人,他們的需求也都是具有未來特色的。我們身處移動互聯(lián)時代,互聯(lián)的概念并不僅限于網絡與手機的結合,而是萬事萬物集于一點之內。“智慧校園”應著眼未來社會進步的走向,實現信息化服務的高度集成,將學生生活學業(yè)所需的各色功能集中起來,利用統(tǒng)一便捷的手機平臺,在校園中實現手機的高度互通,讓“智慧校園”與學生真正地捆綁在一起,這也是我們提倡“智慧中國”的一個理念。